字:
关灯 护眼
全本小说 > 刷抖音爆现金,大雷御姐每天亲 > 247 苏大家,当代书圣,书兰亭序。

247 苏大家,当代书圣,书兰亭序。

老教授教了大半辈子书法,研究了大半辈子书法,见过很多有书法天赋的天才。

但是他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天才,如此年纪轻轻,就有书法大师造诣的。

书法造诣的提升,是需要时间累积的,需要反复的练习。

往往一个书法大师的巅峰期,都是在中老年。

比如著名的书圣王羲之,他创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时候,年纪已经是年过半百,51岁的才写下兰亭序。

大部分书法大师,也都是差不多,他们的巅峰期,都是50岁左右。

这个年纪已经历经世事,书法能力融会贯通,且还没有那么高,身体精神还跟得上。

但是像苏阳这种20出头的年轻人,写出来的书法,造诣境界,就堪比那些50岁的巅峰书法家。

这太过罕见,老教授从来没见过。

“我研究了大半辈子书法,从未见过如此惊才艳艳的年轻人!”

“叫你一声,苏大家,丝毫不为过!”

面对老教授的夸奖,苏阳也是立马谦虚起来。

“老先生,这可使不得。”

“我的书法境界也就刚入门而已,和真正的大师比起来,还相差甚远……”

苏阳谦虚的态度,让老教授更为赞叹。

“恃才而不傲物!好好好!”

“苏大家,我们在等待装裱的空闲时间,可否交流一下书法心得?”

“我的车上,随时带着笔墨纸砚,方便书法交流。”

老教授提出要交流,苏阳也爽快的答应了。

反正要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小小展示一下。

“那就和老先生以墨会友!”

老教授开心的跑去车上,拿来了笔墨纸砚。

装裱店里,一张大桌子上。

老教授,苏阳,店里的其他顾客,还有店员,一些路过的路人,都围了过来。

对于附庸风雅的书法,大家虽然不懂,但是都喜欢看,喜欢吃瓜。

“这个年轻人的书法,居然比魔都大学的书法教授还好?这么厉害吗?”

“有没有可能,这个书法不是他写的,是别的大师写的,他自己署名了而已。”

“对啊,这么年轻的小伙子,书法比研究了几十年的书法家好,这也太魔幻了。”

“这不是要书法交流了,是不是大家,有没有造诣,写了就知道了。”

旁边人的议论,苏阳丝毫不在意。

正如,苏阳写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老教授将墨研好了以后,拿起毛笔,准备先露一手。

“苏大家!”

“我就先献丑一下,写一幅字,希望苏大家能指点一二。”

老教授拿着毛笔,开始在宣纸上书写。

他书写的是一个经典的行书作品,【黄州寒食帖】

这是苏东坡被贬黄州所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是很多书法家经常练习的作品。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老教授笔墨挥舞间,写下了60字的黄州寒食帖。

苏阳拥有书法大师技能,可以看出来,老教授的书法造诣,还是不错的。

围观的吃瓜群众,看到老教授的书法,纷纷称赞起来。

“这字写的不错,不愧是魔都大学的书法教授啊。”

“虽然认不出来这写的啥,不过感觉字挺潇洒的。”

“我知道写的啥,这个是唐宋八大家,苏东坡先生的一首诗,苏坡东,你们总知道吧。”

“哦,原来是苏东坡啊,这个我当然知道,苏东坡的书法,也是非常厉害的,拍卖会卖不少钱呢。”

老教授写好了书法以后,让苏阳指点。

“苏大家,我写好了,还请不吝赐教,点评一二。”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苏阳,期待苏阳能给出怎样的点评。

书法点评,这也是一个技术活,如果没点东西,一开口就露馅了。

不过苏阳是谁?

苏阳是拥有系统的男人。

全职高手,全能之神!

“老先生,这黄州寒食帖,书法起伏跌宕、飞动骏健,用笔中锋与侧锋兼用,线条流畅自然又不乏顿挫之力,起笔时沉稳中带着压抑,行笔间如疾风骤雨,肆意洒脱,收笔处又似意犹未尽,饱含沧桑。顺应惆怅、苍凉的心情走笔。”

前半段,苏阳对老教授一阵夸奖。

说出的各种专业术语,也是只有书法造诣很高的大师才能说出来的。

老教授点了点头,开怀大笑,知道苏阳是有真才实学的。

旁边的吃瓜群众,也是纷纷点头。

“我去!这年轻人太厉害了!我虽然一句听不懂他说的啥,但是感觉很有学问的样子。”

“这是专业的书法点评术语,说明他是有真东西的。”

“厉害,就这一段,我照着范文读,我都读不出来。”

苏阳夸赞完了老教授,随后画风一转,开始批判起来。

“老教授的书法,将天下第三行书的笔法,情感,意境,都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因为有点刻意造势,疏离了苏东坡先生想传达的回归自然本真之态……”

“我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

苏阳开始了一通深奥的书法批判,表达大师级的书法理解。

老教授此时像一个学生一般,认真的听着苏阳讲解,频频点头。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好好好!”

“苏大家!我受教了!苏大家的书法境界!我佩服!”

“还请苏大家留下笔墨!”

说教完了以后,该轮到苏阳表演了。

“老先生,那我就献丑了!”

“老先生既然醉心于行书,那我就挑战一下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老教授听到苏阳要写兰亭序,他立马激动起来。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好好好!”

“能见到如此大作,是我一生之幸!”

“苏大家,我给你研墨!”

苏阳站在桌子前,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拿着毛笔,闭着眼睛找了一下状态。

5秒钟过后,苏阳睁开眼睛,整个人气势一变。

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笔锋如谪仙般飘逸洒脱……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苏阳一气呵成,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跃然纸上。

最后,写上了年月,还有自己的署名。

老教授,看到苏阳的兰亭序,他看呆了。

“这简直就是神迹!苏大家的兰亭序简直太美了!这才是天下第一行书啊!”

吃瓜群众们,看到苏阳的兰亭序,也觉得一眼看上去很美。

“卧槽!这兰亭序太潇洒飘逸了!真的好看!”

“老教授,快给我们讲解一下,这兰亭序在书法界,算什么水平?”

老教授开始兴奋的讲解起来。

“苏大家的兰亭序用笔方圆兼济,中锋立骨、侧锋取妍,提按转折如呼吸般自然。比如“之”字的捺画,或轻盈飘逸如“舞袖”,或厚重稳健似“坠石”,皆无重复……”

“整幅作品行气如行云流水,字距、行距松紧有致……”

“最难得的是其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气韵,没有狂放的张扬,也没有拘谨的刻板,而是将文人的闲适、豁达与对生命的思考,融入笔墨间……”

“苏大家,可为当代书圣!”
推荐阅读: